「二次空间 · 当代新媒体艺术展」在迈科中心Hspace开幕
深受期待的“二次空间”新媒体艺术展于2017年12月10日下午三点在迈科中心Hspace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本次展览共展出18组当代新媒体作品,共29件装置,汇集多位艺术家最新成果,包含静态装置、影像装置、机械装置、综合绘画等不同艺术形式,突破艺术的实验性,讨论空间的可能性,研究多种媒介途径的创作原型,将在新科技和媒体影响之下的文化现象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思考新科技与媒体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存在方式的影响与改变。不论艺术家从何种形式、材料、观念出发,都是对自身本源的不同程度探索。
▲ 展厅
▲ 阿特莱尔创始人崔杨、阎玉婷与主办方及艺术家合影
▲ 西安迈科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昕先生致辞
▲ 阿特莱尔创始人崔杨先生致辞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侧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表现作品主题,当今的数字化的艺术创作是对“数字科技时代" 的一种综合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技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造空间,是其他任何传统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本次展览旨在给予大众新形式展览的体验,为观者带来科学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的相结合,其中的美妙是不言而喻的。
什么是二次空间?
现实世界的科技高速发展,数据不断累积,引起科技大爆炸而映射构建出了“二次空间”。它存在于现实世界周身,依托于现实世界,既无所不在,又虚无缥缈;既基于物质实体,又不存在物质实体,是非实体所存的世界。它为人类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又潜伏着危机与种种不确定。伴随二次空间的产生,艺术家利用它为深刻、自由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将其发展为自我观念表达的方式,通过多种实验寻找语言途径。
作品 | 现场
▲ 曹雨西/MACROCOSM | 大世界/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6
作为一种自我生成的程序系统,MACROCOSM的视觉内容可以自我生成并转化为可视化的数码伪像。通过该项目背后的理念建立一个由时间和声音自主演化而成的抽象模拟宇宙世界,创造一个艺术家本人认为的抽象艺术视觉,它基于自身内在的相互作用规律,这些数码伪像的内容将会从简单无机物进化成复杂的有机生物。
▲ 陈浩洋/离地一公分/装置作品/榆木、镜子/500 x 100cm/2015
“极近的事物,其实很远,怎样能掌控距离是一件极有挑战的事,想象和克制需要冷静与智慧。”艺术家将锋利的木梯尖对准玻璃,静态地呈现出了微妙而隐性的危险和暴力。
▲ 高伟刚/挣脱者F/装置/不锈钢钛金/80 x 80 x 246cm/2015
“这个世界真的如我们所看见的一样吗?“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媒介去发问这一问题。在作品中融入多元视觉元素,敦促观者质疑自己双眼所见,从而颠覆艺术品的表象。简约却不失视觉冲击力,图像构成关于本体的诘问,同时也揭示了奠定人们经验基础的意象之网。
▲ 姜波/无尽柱/综合材料、霓虹灯/尺寸可变/2016-2017
艺术家将生活中的各类物品捶打成不规则的球体,看似无规律的重复敲打行为,将每个物品的原型打破,通过物品的变形强调感知的空间。
▲ 田晓磊/伟大/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7
观者进入到超立方体型的盒子中观看作品,影像通过镜面进行无限次重复。作品中“性”象征着:欲望,创新和透支。人与机器在未来杂交在一起,他们像生物一样自我演化并释放出强烈的荷尔蒙信号,并继续混合。欲望造成了他们无尽的升级,也加速透支着人类的未来。
▲ 王满/风的轨迹/单屏影像/5’46”/ 2016
“这作品是我在滴水湖畔偶然所得,无生命的物质居然也有如此生动的描绘,这是很难想象也是无法复制的。”艺术家将三只风筝在空中随风飞动的情景记录下来,它们刻画着风的轨迹,随风飘动,却又被线牵引。艺术家对日常细节观察和玩味,揭示出普遍的微小情绪所蕴含的能量。
▲ 王煜/视觉的阀/绘画装置/24 x 35cm(单件)/2014
艺术家不再满足用水墨说图像故事,而试图进入水墨的“视觉发生”。将水墨的“思辨”重新设置,不再以单纯的“结果”显现,而是将“过程”呈现出来,分析了图像知识背后的意义转变。
▲ 许仲敏/蛋形No.2/机械装置/不锈钢,玻璃钢雕塑,频闪灯,机械传动/110 x 210cm/2006
艺术家利用高科技和对光影的敏感,将生命的深刻思考带入给观者。不锈钢材质的蛋形,循环穿梭行走的骷髅雕塑,不可触碰的装置,以超现实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神秘和“不可抗力”的特征。
▲ 应歆珣/无体/影像装置/2017
艺术家的创作多元,包括纤维装置、身体装置、剧场化展演、灯光装置、影像、绘画等,近期着力于新物种物像、科技生态等探索研究媒介与身体、生命、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无体》在灯光和声音的配合下,以表演的方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濒死体验”的想象。
▲ 张颖/木板,丙烯/90 x 90cm/2016 - 2017
身体与外界的连接是如何被大脑感知的?身体的界限在哪里?心智的变化,镜像神经元体现出的隐喻性思维和共感的人类文明特质是什么?艺术家通过此系列作品集合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线索,并将其提取出来,不断建立记忆与模型。
▲ 郑达/感官过载/跨媒介艺术装置/180×81×57 cm/2017
该作品是借由风、水、光构成独立交互系统的跨媒介艺术装置。螺旋桨悬吊于盛水箱体的上方,由LED灯带组成的灯光面板隐藏于每个盛水箱体的底部。艺术家将“水”作为媒介,接收并实时反馈来自“风”和“光”的信息,形成不同波纹与视觉效果。《感官过载》借由自然元素呈现多因素同时作用于个体,使得接收者产生跨感官处理,这种情况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每个时刻。
▲ 郑路/未知的圆周/现场装置/不锈钢、烤漆/尺寸可变/2015
以黑色不锈钢球体为元素的空间装置,大小不一、或聚或散。镜面光滑的球体在相互接触或与墙面连接之处形成一环一环的涟漪,一方面暗示了互动,证明了自身和他者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呼应了爱因斯坦“当知识之圆不断扩大时,未知的圆周也一样”。
▲ 郑路/日和草/现场装置/铁板、热缩管/尺寸可变/2016
艺术家在作品中利用技术跟踪、模仿科技世界中被荒芜掉的自然,用技术假设自然的行为,在转译的动态中,去怀疑自然与科技互为影响的本质。草是作为异化草的呈现,在带孔铁板上种植类似黑色电线的热缩管,铁板安装震动装置,使得草具备了生动的情绪。
▲ 郑路/无相二号/凸镜,灯箱,玻璃/120 (Φ)cm/2017
通过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将观者带入异想般的微观世界,得到对寻常事物的新体悟。
▲ 周文斗/装置/滑板-连环计/滑板、铁链条/尺寸可变/2017
所有事物在作品的意义上处于一种互为隐喻的关系张力中,一物启动着另一物,一个可能的力导向另一个可能的力,无论是迷人的悖论或者令人尴尬的对峙,都被艺术家置入了一个无法得到最终说明,但又无所不在和永不落幕的“物剧场”。
▲ Jessy Jetpacks/Day of the Challenger/影像装置/24分钟循环播放/2017
《Day of the Challenger》由两个影像和一个360° 虚拟现实影像组成。本次展出的影像由鸟鸣和日出开始,于夜空和宇宙的消散中结束。艺术家将其看作是一个思维过程的协奏,透露出斗争与脆弱,在浪漫中反浪漫。前半部分伴随着活力与重拍子的节奏,一个穿着紧身衣的人物穿过山川景观,跳舞,演奏虚拟乐器。她看向观者,就好像在引导观众。后半部分公式化的人物被打断,巨大的面部、蛇、月亮等抽象的画面出现。艺术家让观者进入了她的梦里,看见了梦中世界的一切过程。
▲ SAMAS/赤道潮汐/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7
▲ 王权/让心的反面温暖一些/行为影像/2016.
艺术家用影像记录了吃艺术品销售标签和在身体背部心的反面挠画出太阳的行为,思考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状态。
二次空间——当代新媒体艺术展
The Second Space
策展人:SAMAS
Curator: SAMAS
展览时间:2017.12.10—2018.02.10
Exhibition Date: 2017.12.10—2018.02.10
主办:西安迈科商业中心有限公司
Hosted by: Xi’an Maike Business Center Co.,Ltd.
协办:阿特莱尔(北京)艺术顾问有限公司
Co-organized by: ARTCARE Art Consultant Co.,Ltd.
展览地点:西安迈科中心22层 H-SPACE(临时空间)
Location: H-SPACE ,22nd Floor of Maike Center,Xi’an
参展艺术家:曹雨西、陈浩洋、高伟刚、姜波、田晓磊、王满、王权、王煜、许仲敏、应歆珣、张颖、郑达、郑路、周文斗、Jessy Jetpacks、SAMAS
Artists: Cao Yuxi, Chen Haoyang, Gao Weigang, Jiang Bo, Tian Xiaolei, Wang Man, Wang Quan, Wang Yu, Xu Zhongmin, Ying Xinxun, Zhang Ying, Zheng Da, Zheng Lu, Zhou Wendou, Jessy Jetpacks, SAMAS
来源:TAIM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