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圆大西、杨雁翎、Bill Claps 「水墨三人展:气韵非师」开幕

“水墨三人展:气韵非师”开幕仪式
左至右:杨雁翎、
圆大西、高鹏、彭锋、Bill Claps


2018年6月16日,由策展人彭锋策划的“水墨三人展:气韵非师”开幕仪式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举办。本次展览中,策展人选取了三位分别为“非科班”、“科班”、“异科班”出身的艺术家——圆大西、杨雁翎、Bill Claps,通过他们的水墨作品,和观众、专家一起来探讨“什么是艺术创作当中最重要的因素”。

开幕式现场

展览前言

文/策展人彭锋

艺术是否可以教授,这是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说艺术不可以教授,汗牛充栋的艺术院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艺术可以教授,那么多学习艺术的学生为什么都没能成为艺术家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强调书法“不学可”。当然,苏轼并没有反对学习。那么,艺术之中,哪些部分是可以学习的,哪些部分是不可学习的,就成了一个问题。与苏轼同时代的郭若虚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图画见闻志》中,郭若虚提出了“气韵非师”的命题,认为谢赫的“六法”之中,只有气韵不可学,其他五法均可学。由此可见,艺术之中,属于“技”的部分都可以学,不可学的是属于“道”的部分。本次展览我们选取了三位艺术家,他们有科班出身,有非科班出身,还有异科班出身。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希望观众和专家一起来思考什么是艺术之中最重要的因素。

策展人彭锋教授在现场为观众和媒体导览


圆大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学的专业是历史,做的工作是管理,业余爱好是艺术。圆大西没有上过任何艺术院校,但是他在书法、油画、国画、古典音乐的创作和鉴赏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大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来研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创作。


杨雁翎就学于山东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可谓科班出身。从学院毕业后,雁翎顺利进入画院,却很长时间找不到创作的突破口。眼看雁翎像大多数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一样,以告别艺术创作来收场,却因为一些偶然机缘,让她重新焕发了创作热情。雁翎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思考,科班出身还需要什么因素才能成为艺术家。

Bill Claps毕业于哈佛大学,在那里学习绘画和艺术史,后来又在纽约和佛罗伦萨学习绘画和素描,现在活跃在纽约,从事视觉艺术、电影和文学等方面的创作。我们把他当作异科班出身的代表。这里的“异”,既包含大学与专业艺术学院的不同,也包含西方艺术教育与中国艺术教育的区别。尽管我们这次只是展出Bill的架上作品,但是他的跨界实践极大地拓展我们对于学院艺术的理解。


艺术家圆大西在开幕式上致辞

圆大西作品

圆大西作品

圆大西作品


艺术家杨雁翎在展览现场


策展人彭锋向嘉宾介绍杨雁翎作品


杨雁翎作品


杨雁翎作品


Bill Claps 向来宾分享创作经历


Bill Claps 和嘉宾合影


Bill Claps 作品



气韵非师

Character cultivation cannot be taught by the teacher

策展人:彭锋

Curator:Peng Feng

艺术家:圆大西、Bill Claps、杨雁翎

Artists:Yuan Daxi、Bill Claps、Yang Yanling

主办机构 | Organizer

今日美术馆 | Today Art Museum

开幕时间 | OPENING 

 2018.06.16

展期 | DURATION

2018.06.16 - 2018.07.01

地点 | VENUE 

今日美术馆 3 号馆

Exhibition Hall of Building No.3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Building 4, Pingod Community, No.32 Baiziw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摄影:泊霖

来源:TAI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