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之舟」潘公凯装置作品展

此次“坐忘之舟”潘公凯装置作品展中,艺术家将装置艺术内在理论结构的最基本特点,概括为“错构”,即错位的逻辑结构。“错构”正是所有当代艺术作品背后的理论结构的核心。而本次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的《坐忘之舟》这件作品便是他“错构”理论的个案演示。

【概览】

本次展出的装置作品“坐忘之舟”,可以看到“错构”在此件作品当中的几个层次的呈现:

首先,观众进入作品内部暗黑的空间,随即可以看到一片闪烁的宇宙星空,观众置身其中,感觉浩瀚无垠,同时还能够听到从星空的深处传来的宇宙中的声响与脉动。

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由一些像宇宙登陆舱这样的飞行器所构成的充满未来感的宇宙空间站的景象。这种带有科幻色彩的宇宙空间站的景象和整个宇宙的空旷,给观众造成一种虚幻的现实感,这是观众可以看到的第一个直观的层面。

进而,观众围绕着这个登陆舱走一圈,可以发现登陆舱的舷窗是能够望进去的,里面有一张普通的办公桌,上面还有很多办公用具、文件,而在这办公桌的上方,是一块虚拟的屏幕,上面正在播映着一个动态的视频短片,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驾驶舱,这个驾驶舱似乎接近现实,但仔细看又很不现实,视频播放的是从驾驶舱看出去的景色,窗外各种星球、星体扑面而来。

最后,这个驾驶舱进入了一个黑洞,时空开始变形…而这个写字台上方的动态视频也是虚拟的,其实这里并不存在一块真实的屏幕,这个视频仅仅是一个虚拟的幻影。观众沉浸在这个虚拟的宇宙空间、虚拟的宇宙飞行器、虚拟的视屏、虚拟的驾驶舱环境中,会感到分外惊奇和困惑,而这种惊奇和困惑可以进一步把观众带向更沉静、更纯粹的审美体验之中……

这件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感觉既真实又虚幻,是由于该作品的每个层面都是一种“错构”:第一层宇宙星空景象是一系列的“错构”组成的,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逻辑结构,与真实的宇宙其实没有关系;登陆舱也是一个“错构”,它不是一个真实能用的登陆舱,只是外观看上去像登陆舱而已;舱内驾驶空间放了一张我担任院长时用过的办公桌,这显然又是一个更深层面上的错构;办公桌上的投影视频也是虚拟的,这个视频是实际不存在的,是一种镜面反射构成的假象。正是这每一个层面都充满错误的逻辑结构,保障了这个作品的虚拟性,正是这种错构使得这件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正是这层层的错构,保障了这件作品没有任何实际的现实功能,而只具有审美功能,层层的错构又恰好保障了这种审美功能的充分效应。